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的广袤田野与水域之间,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三产融合实践正在悄然展开。由合肥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稻渔科技支农团主导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推广项目,不仅为当地传统农业注入了创新活力,更探索出一条以“稻渔共生”为基础的产业链延伸之路。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水产养殖区,泗洪县长期面临着农业效益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挑战。稻渔科技支农团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地丰富的水产资源与优质的稻米生产形成了天然的互补优势。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以加工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将水产加工技术引入传统的稻渔共生系统。
在技术应用层面,支农团重点推广了低温保鲜、真空包装和即食产品开发等现代化加工工艺。针对当地主要水产品如小龙虾、河蟹等,团队研发了多款深加工产品,包括即食调味小龙虾、蟹肉酱等,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团队还帮助当地企业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从养殖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在第一产业层面,通过优化稻渔共生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在第二产业层面,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和技术,延长了水产品的保质期和销售半径;在第三产业层面,开发了休闲食品、伴手礼等多元化产品,并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这种融合发展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据统计,参与项目的农户平均增收达30%以上,当地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值同比增长超过40%。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加工技术的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动力。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泗洪基地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样板。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让“三产融合”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uchu2018.com/product/918.html
更新时间:2025-10-20 09:58:04